Cloisonnism

分隔派

分隔派(Cloisonnism)是19世纪末的一种绘画风格,主要由保罗·高更(Paul Gauguin)和埃米尔·贝尔纳德(Émile Bernard)在1880年代末期发展而成。这种风格的名字来源于法语词“cloisonné”,意指一种釉面金属工艺,其中金属线条用来分隔不同颜色的釉料,这与分隔派艺术家在画布上使用鲜明的线条来分隔色块的做法类似。

分隔派的特点是使用大面积、明亮且通常是平坦的色彩区域,并由鲜明的黑色或暗色轮廓线条分隔开来。这种风格强调色彩和设计而非自然主义的细节描绘,通常忽视传统的透视和明暗对比,以达到更为简化和抽象的视觉效果。

高更是这种风格的代表性人物,他的作品如《在阿雷诺亚》(Vision After the Sermon)和《黄色基督》(The Yellow Christ)展示了分隔派的典型特征。这种风格对他后来的作品产生了持续影响,尤其是他在南太平洋塔希提的作品中。

分隔派虽然不是一个广泛认可的大型艺术运动,但它对20世纪初的现代艺术运动,特别是野兽派和表现主义有一定的影响。通过简化形式和大胆使用色彩,分隔派开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,为现代艺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。

效果图
V6
V5.2
V5.1
Cloisonnism
CloisonnismCloisonnism
CloisonnismCloisonnism
Cloisonnism
Cloisonnism
CloisonnismCloisonnism
CloisonnismCloisonnism
Cloisonnism